k8国际在线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联系我们

0898-08980898

地址: 广东省清远市
手机:13877778888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00-0000-0000
邮箱:admin@youweb.com

查看更多

产品展示>>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第六系列

12 声音的特性(专题训练)【七大题型】-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4)

时间:2025-08-29 02:19:47

  1.2 声音的特性(专题训练)【七大题型】-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2024)

  1.2 声音的特性(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考点1 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考点2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6【考点3 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0【考点4 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15【考点5 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18【考点6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19【考点7 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 22【考点1 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次声波C.鸟鸣的音调高 D.猫叫的频率高【答案】C【详解】A.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据表可知,猫叫的声音较强,响度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B.声音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据表可知,猫叫是高于该频率不属于次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C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据表可知,鸟鸣的声音频率高,音调高,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操作中,能够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的是(   )A.图甲: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B.图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闹铃声音大小C.图丙:音叉发出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D.图丁:用不同大小的力对其中某个编钟进行敲击【答案】A【详解】A.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锯条伸出桌面部分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音调越低,故A符合题意;B.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闹铃声音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用叉股轻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不符合题意;D.用不同大小的力对其中某个编钟进行敲击,该编钟的振幅就不同,所以响度的大小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①把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看到溅出水花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比较声音的不同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在木梳齿上划过,比较声音的不同④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比较声音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①把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音叉振动溅出水花,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③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的快、慢不同时,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④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的长度变小,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是③④。故选D。4.如图所示,网红“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建有一条条宽度深度不一的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o re mi fa sol la si 261.6Hz 293.6Hz 329.6Hz 349.2Hz 392Hz 440Hz 493.8HzA.如果汽车驶入该公路后加速通过,则后一小段时间听到音乐的音调会明显变高B.假设汽车的速度是72km/h,相邻凹槽间的距离为6.8cm,则发出的音符近似为doC.假设汽车的速度是54km/h,发出的音符为“sol”,则相邻凹槽间的距离约为3.84cmD.行驶在音乐公路上,欣赏的乐曲是以次声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答案】AC【详解】A.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当汽车加速通过音乐公路时,由于速度增加,相同时间内汽车经过的凹槽数量会增多,即振动频率会增大,因此听到的音乐音调会变高,故A正确;B.将汽车的速度从km/h转换为m/s,即72km/h=20m/s。根据频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对应的振动频率与给出的音符频率对比,发现这个频率最接近“re”,而不是“do”。故B错误;C.同样地,先将汽车的速度从km/h转换为m/s,即54km/h=15m/s。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sol”音符的频率(392Hz)和速度(15m/s),可以计算出相邻凹槽间的距离。即s=vt=15m/s×3921Hz≈0.0383m=3.83cm这个值与选项C中给出的3.84cm非常接近,故C正确;D.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而音乐公路上的音符频率都在几百赫兹以上,远远高于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因此,行驶在音乐公路上欣赏的乐曲不可能是以次声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故D错误。故选AC。5.如图所示,在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倒入不同的水量,若用嘴依次用同样的力量吹瓶口,可以发出不同 的声音,此时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子和水柱”)的振动;改用相同的力量让木棍分别敲击玻璃瓶,此时音调最高的声音是敲击 瓶子发出的(填图中的字母)。【答案】 音调 空气柱 A【详解】[1][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若用嘴依次用同样的力量吹瓶口,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子和水。瓶中盛水越少,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小,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因此改用相同的力量让木棍分别敲击玻璃瓶,此时音调最高的声音是敲击A瓶子发出的。6.老师上课时带来两只音叉,音叉A标有字样“400Hz”,它的频率 (选填“会”或“不会”)随着敲击轻重程度的改变而改变;音叉B标有字样“1000Hz”,同时敲击这两只音叉,B音叉发出的 较高。【答案】 不会 音调【详解】[1]音叉A的频率是400Hz,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音叉A每秒钟振动400次;它的振动频率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重敲或轻敲只会改变声音的响度。[2]因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音叉B的频率大于音叉A的频率,所以这两只音叉振动时,音叉B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7.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如图中所示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振动快,而C区的较长、较厚振动慢。(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口琴的高音区为图中的 区(选填字母),口琴的低音区为 区(选填字母)。【答案】(1)响度(2) A C【详解】(1)在口琴的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则铜片振动的快慢相同,振动幅度不同,响度不同,因此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响度。(2)[1][2]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时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的慢;A区的较薄、较短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属于高音区;C区的较长、较厚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属于低音区。8.如图所示,这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答案】 空气柱 音调【详解】[1]从管口吹气,吸管内的空气柱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2]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9.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1)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的一端,不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先后用不同的力去拨动钢尺,两次响度 (填“相同”或“不同”),此次实验说明了响度与 有关。(2)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的一端,先后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去拨动钢尺,两次 (填“音调”或“响度”)相同。此次实验说明了音调与 有关。【答案】(1) 不同 振幅(2) 响度 频率【详解】(1)[1][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长度不变,则振动的频率就不变,即音调不变;先后用不同的力去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动幅度变化,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了响度与振幅有关。(2)[1][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此时刻度尺的振动的幅度是相同的,则响度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导致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两次音调不同。说明了音调与频率有关。10.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钢锯条一端,听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再用力拨钢锯条,这时钢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3)当钢锯条伸出桌沿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锯条,却听不到声,这是由于钢锯条振动的频率小于 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答案】(1) 高 频率(2) 变大 变大(3)20【详解】(1)[1][2]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1][2]用不同的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不同。用力拨钢锯条,振幅更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3)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或者高于20000Hz的声,人耳都听不到。【考点2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11.在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杯中水量多少的关系时,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将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杯杯口摩擦,并多次改变杯中水的多少,比较声音的高低,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通过多次改变杯中水的多少,比较声音的高低,在探究过程中属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2.图示的二胡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有两根弦,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可采取的办法是(   )A.把琴弦绷紧些 B.增加琴弦的长度C.改用更粗的琴弦 D.增大拨弦的力度【答案】A【详解】A.当长度、粗细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把琴弦绷紧些,可以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故A符合题意;B.当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短音调越高,增加琴弦的长度,会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故B不符合题意;C.当长度、松紧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改用更粗的琴弦,会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故C不符合题意;D.增大拨弦的力度,会增大二胡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会改变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在物理兴趣小组组织的活动中,小明利用橡皮筋等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古筝”,并用它进行了演奏。“古筝”的声音是由弦的 产生的;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发声时粗橡皮筋比细橡皮筋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答案】 振动 低【详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时,“古筝”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2]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它的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越长、越粗、越松,音调越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发声时粗橡皮筋比细橡皮筋的音调低。14.如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物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敲打小棍时,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经研究可得:如表所示是同一铁棍在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0。请判断: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L(cm) 5 10 15 20 25 F0(Hz) 700 500 400 300 200(1)同一铁棍长度L越长,音调 ,理由是 ;(2)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高于400Hz,该乐器发re音时小棍的长度 15cm(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答案】(1) 越低 随着小棍长度的增加,音调逐渐降低,故小棍长度L越长,音调越低(2)小于【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铁棍长度的增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逐渐降低,故铁棍长度L越长,音调越低。(2)乐器长度为15cm时,音调为400Hz,re的音高于400Hz,需要小棍振动的频率高于小棍长度为15cm时,则小棍的长度小于15cm。15.小敏观察到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发声时,每根琴弦的音调不同。查阅资料后得知,弦乐器是靠调整弦的松紧来改变张力,调整其音高的,并振动弦发出声响。通常将弦调松,张力会减小,音调会变低。小雨猜想:在琴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音调高低可能还与弦的粗细、长短、及琴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的实验数据: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不锈钢 50 0.3 B 不锈钢 50 0.7 C 尼龙丝 40 0.5 D 黄铜 30 0.5 E 尼龙丝 30 0.5(1)探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小雨选择编号D、E的琴弦,可探究音调与 的关系。(2)把琴弦调紧一些,以相同的振幅拨动琴弦发声时,琴弦的张力变 (选填“大”或“小”),振动频率变高,因此音调升高。(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雨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写数字代号)【答案】(1) A、B 材料(2)大(3)控制变量(4)③①②④【详解】(1)[1]由表可知,要探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则琴弦的长短、材料要保持一致,故选编号为A、B。[2]由表可知,编号D、E的琴弦,琴弦的长短、粗细一样,琴弦的材料不一样,故探究音调与材料的关系。(2)把琴弦调紧一些,以相同的振幅拨动琴弦发声时,琴弦的张力变大了,琴弦约容易振动,琴弦振动频率变高,琴弦的音调升高。(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4)实验探究的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步骤排序为③①②④。16.小明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设计了几个声学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1)如图甲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 如果此次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则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此实验现象;(3)小明想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他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丙中已标出,图中a、c、d的横截面积相同,但与b的横截面积不同,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选择编号为a 与d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②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编号为a 和 的两根琴弦;③上面两个实验都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①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是否有关, (选填“能”“不能”或“不确定能”)选择b和c 进行研究。【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会 (3)琴弦长度 b 控制变量法 不能【详解】(1)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音叉的振动不易被直接观察到,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敲响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不会发生这种现象。(3)[1]a与d琴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长度不同,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2]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保证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应选编号为a和b。[3]由于音调可能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所以,上面两个实验都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4]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是否有关,应保证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b和c琴弦材料不同,横截面积也不同,故不能选择b和c进行研究。17.吉他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振动而发声的,某物理兴趣小组想探究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是否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同材质钢丝,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实验后,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1 2 3 4 钢的粗细 粗 细 细 AB间距L/cm 50 50 50 30 铁块个数 3 3 4 4 频率f/Hz 375 420 455 480(1)若想“探究钢制琴弦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比较实验编号 中的两组数据。(2)比较实验2、3两组中的数据,可以探究钢制琴弦音调与琴弦 (选填“粗细”、“松紧”或“长短”)的关系。(3)若想“探究钢制琴弦音调与琴弦长短”的关系,实验编号4中,应选用 (“细”,“粗”或“粗细均可”)钢丝。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材质相同的琴弦粗细、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 ,音调越高。【答案】(1)1和2(2)松紧(3) 细 短【详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钢制琴弦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需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粗细不同,所以应该选择1、2两次实验。(2)由表中数据可知,2、3两组数据中琴弦的粗细相同,铁块个数不同,即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钢制琴弦音调与琴弦松紧的关系。(3)[1]探究钢制琴弦音调与琴弦长短的关系,应该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琴弦的长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编号4中,应选用细钢丝,用实验编号3、4即可探究钢制琴弦音调与琴弦长短的关系。[2]由实验编号3、4数据可知,材质相同的琴弦粗细、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长,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同理琴弦越短,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考点3 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8.学习声学知识后,张华利用大小不同的不锈钢蒸篦、塑料桶、不锈钢盆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架子鼓,并利用此鼓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下列有关声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不锈钢蒸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塑料桶和不锈钢盆,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塑料盆,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D.距离很远的人听到他的演奏声很小,是因为音调低【答案】D【详解】A.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不锈钢蒸篦,蒸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塑料盆和不锈钢盆,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塑料盆,塑料盆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距离很远的人听到他的演奏声很小,是因为响度的大小不仅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与倾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而音调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9.端午节我市多地举行了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00m/s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答案】D【详解】A.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故B错误;C.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D.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故D正确。故选D。20.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只与振幅有关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答案】D【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C错误;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怕岸上的声音传到鱼的耳朵里把鱼吓跑,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故选D。21.如图将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的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答案】A【详解】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天将雨,琴弦缓。”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琴声的 变低;当弹琴者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时,可改变琴声的 (前两空选填“音调”或“响度”);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答案】 音调 响度 空气【详解】[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琴弦振动变慢,振动的频率变低,琴声的音调变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当弹琴者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时,琴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中。23.如图所示,游客乘坐皮划艇漂流1km,用时15min,漂流的平均速度是 km/h。漂流期间游客看到岸边的花开得很漂亮,花开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游客兴奋的叫声在山里不断回荡时,响度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 4 不属于 减小【详解】[1]漂流的平均速度[2]花开是植物的生长现象,属于生命运动,不是机械运动。[3]响度跟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游客兴奋的叫声在山里不断回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会减弱。24.如图,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中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而没有播放音乐时纸片静止,这说明了 ;音量增大时,纸片跳动得更激烈,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这个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 。【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幅度 放大纸盆的振动【详解】[1][2][3]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振动发出声音,带动纸盆中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而没有播放音乐时纸片静止,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增大,纸盆的振动幅度增大,纸片跳动得更激烈,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这个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放大纸盆的振动。25.请完成下面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实验时,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就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分别轻拨与重拨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答案】(1)空气(2) 慢 低 响度【详解】(1)如图甲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传到左侧音叉后,引起左侧完全相同的音叉振动,从而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2)[1][2]实验时,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就越慢,振动频率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3]分别轻拔与重拔钢尺各一次,两次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26.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图所示。(1)当小丽用小槌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 ;(2)当小丽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她听到 ;观察到 ;(3)根据实验现象,小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完成该探究后,同学们猜想传声介质的种类也能影响听见声音的响度。于是实践小组同学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了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验:选取了聚酯棉、实木、泡沫、海绵作为隔音材料。为了比较这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选用了持续响铃的机械闹钟作为声源,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 ;(填字母代号,下同)方案二: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 ;A.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B.所听见声音的响度C.所听见声音的音调        D.所听见声音的音色【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2) 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3)响度与振幅有关(4) B A【详解】(1)本实验通过观察乒乓球弹起得的幅度显示音叉振动的幅度,由此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2)[1][2]当小丽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音叉的振幅变大,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并且观察到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3)由实验可知,用力越大,音叉响度越大乒乓球弹起幅度越大,说明振幅变大,响度变大,即响度与振幅有关。(4)[1]根据转换法,为了比较这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可以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听见声音的响度来比较隔音效果,听到的响度越小,说明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好,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来比较隔音效果,具有直观和可测性,距离越近,说明隔音效果越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4 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2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C.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答案】D【详解】A.蝉叫声和鸟鸣声都是由它们各自的发声体振动而产生的,故A错误;B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会不同,故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分辨是蝉叫声和鸟鸣声,也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而分辨的,故BC错误;D.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大小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故D正确。故选D。28.如图所示,这是甘肃演艺集团在兰州黄河剧院内表演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的场景,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不同演员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演员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坐在前排的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更小【答案】B【详解】A.演员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不同演员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演员发出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坐在前排的观众距离声源更近,听到声音的响度更大,故D错误。故选B。29.在公共场所应轻声讲话,轻声是指声音的 小,长笛是靠 振动发声的。【答案】 响度 空气柱【详解】[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2]长笛内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生,故长笛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的。30.在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研究性学习中,小华和他的同学们制作了“水杯琴”,这深深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课余,他们收集了7个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碗,又制作了“碗琴”,如图所示。小华敲击2号碗时,距离他身后17米处的小明也听到了碗振动发出的声音,他们听到同一个声音的时间差为 秒(已知米/秒);他们听到声音的音调 ,响度 。(后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 0.05 相同 不同【详解】[1]小华敲击2号碗时,碗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递到小明耳朵,所用的时间为因此他们听到同一个声音的时间差为0.05s。[2]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小华敲击2号碗,碗振动的频率是一定的,因此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相同。[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小华敲击碗的力度一定,小明距离碗较远,听到的响度较小,因此他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不同。3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不同,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C: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D: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 、 。(2)其它两个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 。 说明 。【答案】(1) B C(2) A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 D 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详解】(1)[1][2]击鼓时,用力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听其发声不同,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空气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B、C。(2)[1][2][3][4]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不同,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A说明了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说明了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2.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 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3)为了进一步验证,小华认为还可以保持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好/差)。【答案】 小 好 海绵 人到声源的距离 差【详解】(1)[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2)[2][3]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到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近,则说明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因海绵报纸粗糙,故海绵隔声性能好一点。(3)[4][5]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差。【考点5 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33.编钟、石磬和骨笛均是我国出土的古代乐器,演奏时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A.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 B.发声体振动幅度不同C.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不同【答案】D【详解】音色的不同主要和物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与频率、振幅及传播速度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34.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滨和小州分别制作了“水瓶琴”和“古筝”,并用它们进行“演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样的力敲击水瓶时,气柱越短,音调越高B.同样的力拨动时,橡皮筋越长,发出的音调越高C.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根据音调的不同,很容易区分出“水瓶琴”或“古筝”在演奏【答案】C【详解】A.同样的力敲击水瓶时,气柱越短的瓶子装的水越多,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A错误;B.同样的力拨动时,橡皮筋越长,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越高低,故B错误;C.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的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D.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根据音色的不同,很容易区分出“水瓶琴”或“古筝”在演奏,故D错误;故选 C。3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则说法错误的是(   )A.蝉叫声和鸟鸣声能在液体中传播 B.人们根据音色可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变【答案】C【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三态的物质均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因此人们根据音色可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有关系,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C符合题意;D.声调的影响因素是振动的频率,人离蝉和鸟越近,频率不变,因此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变,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36.“响鼓需用重锤敲”是指可以改变声音的 ,“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声音的 特性来分辨的。【答案】 响度 音色【详解】[1]“响鼓需用重锤敲”的意思是要想使鼓声更响亮,需要用重锤去敲。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以用于区分或辨别发声体。“响鼓需用重锤敲”是指可以改变声音的大小,即响度。[2]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37.乐器的种类有多种,如弦乐器、管乐器等,拨动古筝的琴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竹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我们能区分开琴声和笛声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答案】 振动 音调 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弦振动产生声音。[2]吹奏竹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改变声音的音调。[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我们能区分开琴声和笛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38.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能起到“扩音”,即增大声音的 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保真”是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答案】 响度 音色【详解】[1]“扩音”可使声音的振幅增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即增大声音的响度。[2]“保真度”是为了能分辨得出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区别发声体的是什么物体,主要是根据音色的特征。【考点6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9.电话铃响,小明拿起一听就知道是爸爸了。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答案】A【详解】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通过音色辨别说话的人。所以小明是通过音色来判断打电话的是爸爸。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0.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高,响度小【答案】A【详解】男低音中的“低”是指音调低,而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可知男低音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呐可以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动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答案】D【详解】A.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所以物体振动频率低于20Hz,或大于20000Hz,物体发出的声音,人类听不到,故A错误;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地球与月球之间有真空,所以声呐不能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故B错误;C.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响亮,音量大,所以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动时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故D正确。故选D。42.“神舟十号”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讲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而言,女生说话声音尖细说明女生音调高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太空仓里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振幅大【答案】B【详解】A.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一般而言,女生说话声音尖细,说明女生的音调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真空不能传递声音,所以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讲课的声音不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C.太空仓内有空气,能够传递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振幅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4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定的。【答案】 振动 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所以客船上的人听到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声的。[2]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也叫音品或音质,可以用来分辨声源。所以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其它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别的。44.某公园有一排材质相同,长短不一的圆管,如图所示。当用相同大小的力依次敲击,圆管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不同的声音”指的是声音的 不同。【答案】音调【详解】当用相同大小的力依次敲击,圆管振动的频率不同,故其所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即声音的音调是不同的。45.如图所示,“埙(xūn)”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埙内空气 而产生的;吹奏时,埙能发出宫、商、角、徽、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填写声音的特性)。【答案】 振动 音调【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奏“埙”时,是通过内部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2]吹奏时,通过改变手按压不同的孔,改变发出声音的宫、商、角、徵、羽五音不同,改变振动空气中的长短,来改变声音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考点7 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46.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形的形状不同,即音调不同B.波形的高低是相同的,即响度相同C.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音色相同D.从波形图中可以看出,钢琴和长笛都是做无规则振动发出噪声【答案】B【详解】A.根据波形图可知,三种不同乐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故A错误;B.三种不同乐器的波形的高低是相同的,即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C.三种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故C错误;D.由波形图可知,钢琴和长笛都是做规则振动,是乐声,故D错误。故选D。47.音乐厅正在举行音乐会,一男低音正在放声高歌,一女高音为其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此时男、女歌者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A. B.C. D.【答案】B【详解】男低音歌唱家放声歌唱,他的声音大(响度大),声音的振幅大,则波形的上下起伏程度大;他的音调低,振动频率小(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少),则波形更稀疏。女高音歌唱家轻声伴唱,她的声音小(响度小),声音的振幅小,则波形的上下起伏程度小;她的音调高,振动频率大(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则波形更密集。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8.三种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它们的()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 D.乐音的所有特征均不同【答案】C【详解】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三幅图中物体振幅相同,所以三种声音的响度相同;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三种声音的音调相同;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发声体的种类,观察图形可知,三种声音的波形不同,所以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9.在图甲所示的波形图中,响度最大的是图 ;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答案】 B A【详解】[1]波形图中,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表示声音的响度,距离越大,响度越大,因此B图响度最大。[2]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发声体是试管内的空气柱,当空气柱越短时,越容易振动,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则A图音调最高。50.如下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四幅图 噪音的波形图,甲乙丙三图中音调最高的是 响度最小的是 【答案】 丁 丙 甲【详解】[1]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无规律。由于甲、乙、丙图中的振动的波形有规律,是乐音;丁图中的振动的波形无规律,是噪声。[2]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图知道,甲、乙、丙所示的波形图中,丙振动频率最高,所以丙的音调最高。[3]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由图知道,甲振幅最小,乙和丙振幅相同,所以响度最小的是甲。51.现有三个编钟甲、乙、丙,分别敲击它们,用同一个示波器记录声信号,如图所示。则 编钟的音调最高, 编钟振幅最大;我们能区分编钟与其它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填声音特性)。【答案】 甲 乙 音色【详解】[1]音调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的振动频率最快,因此甲编钟的音调最高。[2]波形图中的振幅是指波峰或波谷到平衡位置的距离,由图可知,乙编钟振幅最大。[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区分编钟与其它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5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可见,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给她的改进建议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4)他们又将声音传入话筒,通过示波器来观察声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先后在话筒前敲响两个音叉,示波器显示出相同时间(0~t0)内波形。可判断甲音叉与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关系是 (选填“甲高”、“乙高”或“甲、乙音调一样”);响度关系是 (选填“甲大”,“乙大”或“甲、乙响度一样”)。【答案】(1) 乒乓球被弹开 振动(2)在桌子上撒一些碎纸屑(3)空气(4) 乙高 甲、乙响度一样【详解】(1)[1][2]本实验运用转换法,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跳动;当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可知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面的振动非常小,肉眼很难观察到,可以在桌子上撒一些碎纸屑,通过纸屑的跳动来判断桌面的振动,这里使用了转换法。(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是因为左边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右边的音叉,引起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1]相同时间内,乙的波形较密集,说明乙的振动频率大,音调高。[2]甲和乙的振幅相同,所以它们的响度相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2 声音的特性(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考点1 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考点2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3【考点3 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6【考点4 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9【考点5 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10【考点6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11【考点7 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 12【考点1 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次声波 C.鸟鸣的音调高 D.猫叫的频率高2.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操作中,能够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的是(   )A.图甲: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B.图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闹铃声音大小C.图丙:音叉发出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D.图丁:用不同大小的力对其中某个编钟进行敲击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①把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看到溅出水花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比较声音的不同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在木梳齿上划过,比较声音的不同④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比较声音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如图所示,网红“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建有一条条宽度深度不一的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o re mi fa sol la si 261.6Hz 293.6Hz 329.6Hz 349.2Hz 392Hz 440Hz 493.8HzA.如果汽车驶入该公路后加速通过,则后一小段时间听到音乐的音调会明显变高B.假设汽车的速度是72km/h,相邻凹槽间的距离为6.8cm,则发出的音符近似为doC.假设汽车的速度是54km/h,发出的音符为“sol”,则相邻凹槽间的距离约为3.84cmD.行驶在音乐公路上,欣赏的乐曲是以次声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5.如图所示,在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倒入不同的水量,若用嘴依次用同样的力量吹瓶口,可以发出不同 的声音,此时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子和水柱”)的振动;改用相同的力量让木棍分别敲击玻璃瓶,此时音调最高的声音是敲击 瓶子发出的(填图中的字母)。6.老师上课时带来两只音叉,音叉A标有字样“400Hz”,它的频率 (选填“会”或“不会”)随着敲击轻重程度的改变而改变;音叉B标有字样“1000Hz”,同时敲击这两只音叉,B音叉发出的 较高。7.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如图中所示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振动快,而C区的较长、较厚振动慢。(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口琴的高音区为图中的 区(选填字母),口琴的低音区为 区(选填字母)。8.如图所示,这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9.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1)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的一端,不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先后用不同的力去拨动钢尺,两次响度 (填“相同”或“不同”),此次实验说明了响度与 有关。(2)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的一端,先后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去拨动钢尺,两次 (填“音调”或“响度”)相同。此次实验说明了音调与 有关。10.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钢锯条一端,听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再用力拨钢锯条,这时钢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3)当钢锯条伸出桌沿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锯条,却听不到声,这是由于钢锯条振动的频率小于 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考点2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11.在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杯中水量多少的关系时,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将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杯杯口摩擦,并多次改变杯中水的多少,比较声音的高低,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12.图示的二胡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有两根弦,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可采取的办法是(   )A.把琴弦绷紧些 B.增加琴弦的长度C.改用更粗的琴弦 D.增大拨弦的力度13.在物理兴趣小组组织的活动中,小明利用橡皮筋等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古筝”,并用它进行了演奏。“古筝”的声音是由弦的 产生的;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发声时粗橡皮筋比细橡皮筋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14.如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物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敲打小棍时,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经研究可得:如表所示是同一铁棍在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0。请判断: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L(cm) 5 10 15 20 25 F0(Hz) 700 500 400 300 200(1)同一铁棍长度L越长,音调 ,理由是 ;(2)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高于400Hz,该乐器发re音时小棍的长度 15cm(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5.小敏观察到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发声时,每根琴弦的音调不同。查阅资料后得知,弦乐器是靠调整弦的松紧来改变张力,调整其音高的,并振动弦发出声响。通常将弦调松,张力会减小,音调会变低。小雨猜想:在琴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音调高低可能还与弦的粗细、长短、及琴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的实验数据: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不锈钢 50 0.3 B 不锈钢 50 0.7 C 尼龙丝 40 0.5 D 黄铜 30 0.5 E 尼龙丝 30 0.5(1)探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小雨选择编号D、E的琴弦,可探究音调与 的关系。(2)把琴弦调紧一些,以相同的振幅拨动琴弦发声时,琴弦的张力变 (选填“大”或“小”),振动频率变高,因此音调升高。(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雨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写数字代号)16.小明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设计了几个声学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1)如图甲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 如果此次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则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此实验现象;(3)小明想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他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丙中已标出,图中a、c、d的横截面积相同,但与b的横截面积不同,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选择编号为a 与d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②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编号为a 和 的两根琴弦;③上面两个实验都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①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是否有关, (选填“能”“不能”或“不确定能”)选择b和c 进行研究。17.吉他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振动而发声的,某物理兴趣小组想探究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是否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同材质钢丝,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实验后,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1 2 3 4 钢的粗细 粗 细 细 AB间距L/cm 50 50 50 30 铁块个数 3 3 4 4 频率f/Hz 375 420 455 480(1)若想“探究钢制琴弦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比较实验编号 中的两组数据。(2)比较实验2、3两组中的数据,可以探究钢制琴弦音调与琴弦 (选填“粗细”、“松紧”或“长短”)的关系。(3)若想“探究钢制琴弦音调与琴弦长短”的关系,实验编号4中,应选用 (“细”,“粗”或“粗细均可”)钢丝。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材质相同的琴弦粗细、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 ,音调越高。【考点3 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8.学习声学知识后,张华利用大小不同的不锈钢蒸篦、塑料桶、不锈钢盆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架子鼓,并利用此鼓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下列有关声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不锈钢蒸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塑料桶和不锈钢盆,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塑料盆,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D.距离很远的人听到他的演奏声很小,是因为音调低19.端午节我市多地举行了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00m/s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20.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只与振幅有关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液体可以传声21.如图将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的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22.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天将雨,琴弦缓。”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琴声的 变低;当弹琴者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时,可改变琴声的 (前两空选填“音调”或“响度”);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23.如图所示,游客乘坐皮划艇漂流1km,用时15min,漂流的平均速度是 km/h。漂流期间游客看到岸边的花开得很漂亮,花开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游客兴奋的叫声在山里不断回荡时,响度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4.如图,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中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而没有播放音乐时纸片静止,这说明了 ;音量增大时,纸片跳动得更激烈,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这个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 。25.请完成下面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实验时,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就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分别轻拨与重拨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26.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图所示。(1)当小丽用小槌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 ;(2)当小丽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她听到 ;观察到 ;(3)根据实验现象,小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完成该探究后,同学们猜想传声介质的种类也能影响听见声音的响度。于是实践小组同学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了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验:选取了聚酯棉、实木、泡沫、海绵作为隔音材料。为了比较这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选用了持续响铃的机械闹钟作为声源,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 ;(填字母代号,下同)方案二: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 ;A.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B.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C.所听见声音的音调        D.所听见声音的音色【考点4 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2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C.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28.如图所示,这是甘肃演艺集团在兰州黄河剧院内表演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的场景,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不同演员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演员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坐在前排的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更小29.在公共场所应轻声讲话,轻声是指声音的 小,长笛是靠 振动发声的。30.在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研究性学习中,小华和他的同学们制作了“水杯琴”,这深深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课余,他们收集了7个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碗,又制作了“碗琴”,如图所示。小华敲击2号碗时,距离他身后17米处的小明也听到了碗振动发出的声音,他们听到同一个声音的时间差为 秒(已知米/秒);他们听到声音的音调 ,响度 。(后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3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不同,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C: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D: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 、 。(2)其它两个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 。 说明 。32.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 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3)为了进一步验证,小华认为还可以保持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好/差)。【考点5 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33.编钟、石磬和骨笛均是我国出土的古代乐器,演奏时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A.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 B.发声体振动幅度不同C.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不同34.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滨和小州分别制作了“水瓶琴”和“古筝”,并用它们进行“演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样的力敲击水瓶时,气柱越短,音调越高B.同样的力拨动时,橡皮筋越长,发出的音调越高C.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根据音调的不同,很容易区分出“水瓶琴”或“古筝”在演奏3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则说法错误的是(   )A.蝉叫声和鸟鸣声能在液体中传播 B.人们根据音色可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变36.“响鼓需用重锤敲”是指可以改变声音的 ,“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声音的 特性来分辨的。37.乐器的种类有多种,如弦乐器、管乐器等,拨动古筝的琴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竹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我们能区分开琴声和笛声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38.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能起到“扩音”,即增大声音的 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保真”是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考点6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9.电话铃响,小明拿起一听就知道是爸爸了。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40.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高,响度小4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呐可以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动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42.“神舟十号”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讲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而言,女生说话声音尖细说明女生音调高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太空仓里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振幅大4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定的。44.某公园有一排材质相同,长短不一的圆管,如图所示。当用相同大小的力依次敲击,圆管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不同的声音”指的是声音的 不同。45.如图所示,“埙(xūn)”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埙内空气 而产生的;吹奏时,埙能发出宫、商、角、徽、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填写声音的特性)。【考点7 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46.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形的形状不同,即音调不同B.波形的高低是相同的,即响度相同C.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音色相同D.从波形图中可以看出,钢琴和长笛都是做无规则振动发出噪声47.音乐厅正在举行音乐会,一男低音正在放声高歌,一女高音为其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此时男、女歌者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A. B.C. D.48.三种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它们的()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乐音的所有特征均不同49.在图甲所示的波形图中,响度最大的是图 ;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50.如下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四幅图 噪音的波形图,甲乙丙三图中音调最高的是 响度最小的是 51.现有三个编钟甲、乙、丙,分别敲击它们,用同一个示波器记录声信号,如图所示。则 编钟的音调最高, 编钟振幅最大;我们能区分编钟与其它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填声音特性)。5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可见,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给她的改进建议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4)他们又将声音传入话筒,通过示波器来观察声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先后在话筒前敲响两个音叉,示波器显示出相同时间(0~t0)内波形。可判断甲音叉与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关系是 (选填“甲高”、“乙高”或“甲、乙音调一样”);响度关系是 (选填“甲大”,“乙大”或“甲、乙响度一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2024)

  1.3噪声及其控制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1.3 噪声及其控制(专题训练)【六大题型】-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2024)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专题训练)【六大题型】-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2024)

  第1章 声现象(易错55题15大考点)-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2024)

  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2024)

  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2024)

  1.2声音的特性-【新教材】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步步为赢·课课练(苏科版2024)

  1.2 声音的特性-【课堂笔记】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苏科版2024)

  1.2声音的特性(专题训练)【七大题型】-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2024)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解决方案 新闻资讯 成功案例 技术支持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地址: 广东省清远市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00-0000-0000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